导航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音乐学与舞蹈表演 >> 教授 >> 正文

张红梅

张红梅教授,音乐(音乐教育)方向硕士生导师, 鲁东大学艺术硕士中心副主任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5—2003年,2006年至今,任教于鲁东大学。


学术兼职

鲁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鲁东大学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审核评估入库专家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委员

鲁东大学教学督导师范组组长

山东省音乐理论与创作理论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学与科研成果

·课题

2006-2007年,三种南宋乐谱中雅乐音阶商调式乐曲的宫调分析,山东省文化厅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0605015。已结项;

2009—2010年,黄翔鹏《180调谱例集》研究. 山东省文化厅重点课题,编号:2009170。已结项;

2009-2012年,第二位参与郑祖襄教授主持的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教育”重点课题:南宋音乐史,编号:YSJYJD2D09010,撰写12余万字。已结题;

2010-2013年,参与烟台大学张廷国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长山列岛民间风俗及方言研究》,负责长岛渔号、其它民间音乐两部分内容的研究工作。已完成;

2010-2013年,作为第二申请人成功申报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栖霞民歌的调查与研究》;编号:10CWYZ20,完成论文《女性主义视角下栖霞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9000字,已发表;

2012-2014年,第二位承担哈尔滨学院吴冰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六朝清商乐综述研究》(编号12YJC760091);

2013-2014年,参加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领导的《清史•典志》审改项目,负责《清史•礼乐志》之“清代民间音乐”,已完成;

2015-2020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三种南宋传世乐谱的宫调乐学研究(编号:15YKJA760053),已完成;

2019年-2022年,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重大课题《中国乐派研究》之子课题“中国乐派传承体系研究”,承担其中《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工作;

2021.8-2024.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调式理论百年研究史研究(编号:21YJA760087),在研。

·论文

《姜夔<越九歌>的音乐学分析》,《中国音乐学》2005.3;(CSSCI);

《立足学术前沿的音乐史学新著》,《音乐艺术》2006.3;(CSSCI);

《姜白石之<凄凉犯>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1;(CSSCI);

《关于<180调谱例集>“混杂不同体系”问题的分析——兼与杨善武教授商榷》,《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7.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苦音”调式音阶研究综述》,《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三种南宋乐谱中雅乐音阶商调式乐曲的宫调分析》,《交响》2008.4;(CSSCI);

《再谈180调谱例集的音乐体系问题——回杨善武五声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9.2;

《惜红衣的译谱及宫调辨析》,《中国音乐》,2011.4;(CSSCI);

《女性主义视角下栖霞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中国音乐》2012.1;(CSSCI);

《<风雅十二诗谱>的版本校勘与谱字考订》,《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唐代燕乐实践中宫调数目的变化及原因探析》,《齐鲁艺苑》2023.04:4-10;

《唐宋燕乐调命名系统的演变及其原因探析》,《北方音乐(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报)》2024.1,改版总第9期:26-35。

等共计16篇。

·著作

《三种南宋传世歌谱的宫调乐学研究》(专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0.6;

《长山列岛的语言及民俗文化研究》(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9。

·学术会议

2013年“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泰山学术论坛”,(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就“长岛渔号的固定因素与可变因素研究”做主题发言;

2024年5月,首届山东省“音乐理论与创作理论成果推优活动”暨“齐鲁乐谭”学术研讨会,(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山东艺术学院主办),就“近代中国音乐史著作中的传统宫调研究”做主题发言。


主要获奖

2006年,《姜夔<越九歌>的音乐学分析》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8年,《姜白石之〈凄凉犯〉研究》获得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三种南宋乐谱雅乐音阶商调式乐曲的宫调分析》获得山东省文化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2年,《惜红衣的译谱及宫调辨析》获得烟台市第2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2年,《对莱芜梆子的调查与研究》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

2013年,《对长清区清怡园音乐景观的个案研究》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

2017年,《群众文化中的蒲剧传播研究——以梨园情戏迷社为例》获省级优秀论文指导奖;

2020年,《初中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探索——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音乐教学》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21年,指导的《混合式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22年1月,《三种南宋传世歌谱的宫调乐学研究》获第三十五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4年,《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五声调式教学研究》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24年7月,获山东省第十二届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



TOP